當晉劇與博物館相融合,會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呢?6月2日,由山西晚報·文博山西聯合太原市文物局共同推出的“太原云漫步”系列直播活動走進太原關帝廟博物館。與以往直播不同,本次直播活動特別邀請到了我省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、太原市晉劇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武凌云傾情獻唱,在大關帝廟里唱了一出“關公戲”,也讓3萬余名網友在感知關帝廟古建筑魅力的同時,盡享了一場晉劇的文化盛宴,也讓關公精神深入人心。
酷暑天,再現晉劇“活關公”
在山西,很多人都稱武凌云為晉劇界的“活關公”,在其從藝40余載的生涯中,有35年都是扮演關公的。所以當本次直播活動走進太原關帝廟博物館時,山西晚報記者向其發出了邀請,沒想到武凌云二話不說,帶上“關平”(王勝軍飾演)和“周倉”(程利恒飾演),直奔現場,把舞臺搬到了戲臺之上,舉手投足之間,再現“關二爺”威猛志勇的英雄形象。
距離直播開始前兩個小時,武凌云一行就來到關帝廟博物館化妝。相比電視劇中的生活扮相而言,晉劇中“關公”的裝扮要繁瑣很多。只見他們先拿出油彩勾臉,紅色的面龐,濃密的眉毛,立刻呈現了關公不怒自威的人物形象。
隨后,就要開始穿服裝了,或許你以為把定制的服裝穿上即可,其實遠沒有那么簡單。只見武凌云先套上了一件厚厚的棉襖馬甲,要知道當天氣溫高達33攝氏度,穿上這樣一層棉襖,感受可想而知。“這是為了呈現關公形象的魁梧,馬甲套在里面,很像咱們現代人穿衣服用的墊肩。”緊接著,武老師在馬甲外套上了袍子,最后又開始在腰間扎了三層“靠”,也就是武將的戎裝。你以為戲服這就穿好了?非也非也,緊接著要穿甲衣了,這代表著高級將領所穿的戰斗服裝,光這件甲衣,就重10多斤。
當我們正在感慨戲曲演員之不易時,驚奇發現“關平”竟然用麻繩把“關公”綁了起來,原來,這也是穿服裝的一道程序,要在胸前勒好紅繩,綁上綢緞,一是修飾演員的身形,一個是在演員做動作時,顯得利落和漂亮。
一整套裝扮下來,用時30分鐘,武凌云的額頭上已滲出密密的一層汗珠,當他拿起青龍偃月刀之際,不禁讓人想到《三國演義》中描寫關羽的那句話,“身長九尺,髯長二尺,面若重棗,唇若涂脂,丹鳳眼、臥蠶眉,相貌堂堂,威風凜凜。”
妙哉,晉腔晉韻之間意猶未盡
晉劇是山西四大梆子劇種之一,晉劇的唱腔和表演獨具中國北方特色。16時,直播正式開始,在陣陣鑼鼓點的節奏下,“關公”隆重亮相。臺下慕名而來的晉劇迷們,早就熱鬧非凡,鼓掌聲、叫好聲不絕于耳。在關公廟里唱關公,這是戲迷們翹首以盼的“福利”。再回望我們的直播間,網友們也早已沸騰,大家壓根沒想到會把晉劇與博物館相融合,能在博物館云游間看到地道的晉劇表演。
“中華五千年文明在領航,故事成經典精神代代傳揚,千古圣人萬民敬仰,忠義仁勇信唯我華夏關云長”……率先開嗓,武凌云老師演唱了晉劇的“改良版”歌曲《關公頌》,幾番招式下來,亮相中頻頻出彩。時而威猛舉刀的“關公”,時而沉著沉思的“關公”,戲臺上的他,將關公的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,網友們也在直播間內頻頻點贊,贊嘆不已。
演出完畢后,武凌云還為觀眾們講述了自己在塑造關公時的心得,也以具體的事例,介紹了關公精神的亮點,甚至還非常細致地為大家講述了關公塑像中的“學問”,舉著大刀的關公,手捧“春秋”的關公,以及紅臉的關公、白臉的關公等等,真可謂讓大家足不出戶,就能增長見識。
在半個小時的互動中,大家直言受益匪淺,但站在武凌云旁邊,你就會發現,他的臉頰上已經布滿了豆珠般的汗水,不少汗珠子也順著頭冠往下流。果不其然,在他卸妝之后,身上衣褲早已被汗水浸濕,頭發也是濕漉漉的。都說臺上一分鐘,臺下十年功,武凌云用實際行動向公眾展現了職業、專業的藝術家素養,也讓山西晚報直播團隊的成員們感受到了他敬業的精神。都說關公忠肝義膽,其實對于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從業者們來說,這又何嘗不是他們職業精神的體現呢?正如網友們所言,關帝廟里聽“關公”,是一場非常奇妙的體驗,而且對于宣傳山西文化,宣傳中國傳統文化,都是一次美好的嘗試和探索,為“太原云漫步”直播活動點贊。
美哉,關帝廟里品古建
據道光《陽曲縣志》所載:“關帝廟在太原城內共有27座”,而迎澤區廟前街的關帝廟,是太原市規模最大、形制最為完整的關帝廟建筑群。大關帝廟于2004年6月10日被公布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2013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2019年3月,大關帝廟作為太原地區唯一一個“萬里茶道”遺產提名點,被列入《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》。曲徑通幽處,大關帝廟可謂是鬧市中的寧靜之所,當大家還在晉劇唱腔中回味時,該館講解員陳毅陽、趙學玲開啟了云游“關帝廟”的序幕。
“相傳太平興國四年(公元979年),宋滅北漢后,水灌晉陽城,后宋將潘美以唐明鎮為依托,新建太原城。但是,建城時不知何故,太原城東、南、北三面的城墻都很快就修成了,唯有西城墻,屢建屢崩,塌毀多次,怎么也建不好。當時,北漢新歸趙宋,晉陽古城已毀,遼兵虎視眈眈,時刻尋機南侵。太原西城墻能否建成,關系到邊塞安危。就在此刻,關羽云中顯圣,騎著他的赤兔馬在城西跑了一圈,然后指著馬留下的痕跡說,沿著馬跡筑城墻,一定可以筑好。說完,就煙消云散,不知所終。士兵工匠立刻沿著馬跡重新興土動工,果然事半功倍,工程迅速告竣,并再無崩塌。太原城告竣后,人們為了感謝和紀念關圣帝君的點化,遂在城內建了這座大關帝廟。”神話故事,為關帝廟博物館賦予了一層神秘的色彩,但也表述了老百姓對關羽的情感寄托。
大關帝廟雖然不大,但布局比較完整,二進院落布局,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筑就是崇寧殿、春秋樓,盡管史料中并未對該建筑有完整記載,但是文博專家通過崇寧殿上方的大梁來判斷,時間可以追溯到明代。在很多關帝廟里,都有春秋樓,代表了關公夜讀春秋的喜好,但是與其他地方不同,該館春秋樓雖為后期復建而成,但是在建筑基址下方,卻發現了金元時期的建筑構造,冥冥之中,也彰顯了其厚重的歷史和滄桑。
在明清時期,關帝廟更是見證了一代代晉商的發展和壯闊,是晉商誠信和擔當的體現,也因此在萬里茶路之中,太原的大關帝廟成為申遺中唯一的一處提名點。
在近兩個小時的直播里,3萬余名網友一直在直播間里守候,我們的話題也從古建筑到關公精神、關公信俗,再到晉商,耳邊也不時響起“滾滾長江東逝水”的旋律,似乎是對蒼茫歷史的回望。(本次直播活動,特別感謝太原市晉劇藝術研究院的鼎力支持。)